392威尼斯下载2015年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

发布人:392威尼斯下载

     为做好392威尼斯下载201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复试、录取工作,提高推荐免试研究生招收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山大学2015年接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研院[2014]49号)和《中山大学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复试办法》(研院[2010]55)文件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相关学科、专业的负责人,以及学院党委副书记组成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的复试工作。

2、由二级学科、专业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复试小组。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并设立组长一名,组长对复试的各个环节负责。

3、复试过程中要安排专人作记录。记录人员由各专业安排有关教师担任。

二、各专业接收校内免试生(含直博生)计划

1、我院2015年接收校内免试生(含直博生)计划共26人,其中学术型免试生21人,专业学位推免生5人。

2、各专业接收计划如下:

专业

学术型计划

专业学位计划

大气科学系

6

0

环境科学

8

3

环境工程

7

2

合计

26

21

5

三、校内外推免生复试名单的确定及要求

1、获得我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获得“推内”资格和“推外”资格者)均可申请校内直博生的复试,通过复试拟录取为直博生的,不能参加其他形式免试生(含外校免试生)的复试,未列入拟录取名单的,获得“推内”资格者参加校内免试硕士生的复试,获得“推外”资格者自行联系外校免试生的复试。

    参加了本校免试硕士生复试但未列入拟录取名单的获得“推内”资格的学生,仍可转为“推外”资格联系参加外校免试生的复试。有关“推外”免试生的工作请按照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规定执行。

    为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校推行“大文大理”或“文理交叉”接收免试生的做法。确因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可跨院系专业接收“校内推免生”参加复试。跨院系专业接收的“校内推免生”须获得本科在读院系的“推内”资格,占用接收院系的接收本校免试生计划(博雅学院推免生除外)。

    所有申请参加校内免试生(含直博生)复试且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均须通过中山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网上申报系统(http://ecampus.sysu.edu.cn/graduate)向院系提交参加免试生复试的申请,网上申请务必在82512:00前完成,逾期未提交申请视作申请无效。(获得"内推资格"的以教务处公布的学生名单为准)。

2、接收外校免试硕士生原则上要求为“985工程”高校或“211工程”高校,直博生要求为“985工程”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6分),外语类专业要求第二外语考试成绩优良(80分以上)。外校推荐到我校复试且拟被录取的免试生必须取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且占用推荐学校的免试生推荐名额。

    我校接收外校免试生的工作已于20147月启动,外校可能获得免试生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通过中山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网上申报系统向我校提交参加免试生复试的申请。外校免试生复试网上申请截止时间为92012:00前,逾期未提交申请视作申请无效。学院会及时对申请者的信息进行审核,择优确定拟复试名单。

3、本校及外校免试生复试时须提交的资格审查材料(纸质版)有:1)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1份,须盖有推荐学校教务处公章;2)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证明复印件;3)学生证复印件1份;4)身份证复印件2份(须正反面复印在A4纸的同一面上,其中一份签名并注明“授权单位代申领借记卡”);5)在中山大学各门诊部完成的体检表,若拟录取时未能提供,则须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补办体检手续(需用中山大学体检表),并于930日前将体检表寄(送)至各招生单位。6)其它有关材料复印件各1份(该部分材料不作为必须提供材料内容,供我校审核、接收时参考),如获奖证书复印件及申请人提交的体现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

4、学院按二级学科、学生申请情况及各专业可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确定直博生复试名单和本校免试硕士生、外校免试硕士生复试名单。

5、招生宣传期间预录取考生须在92012:00前同时完成网上复试申请、寄送资格审查材料及免试生资格证明(请注明推免生报名材料,邮寄地址为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中山大学被学院楼B312环境学院办公室,邮编510006,电话020-39332741,请在截止日前寄到),学院及各系审核通过确认后,会寄送已加盖中山大学研招办公章的《中山大学2015年外校免试生拟接收函》。

6、复试采取差额的方式进行,具体比例由各专业根据生源情况确定。

四、复试时间、内容、方式及评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