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973课题《东亚季风湿润区和西太平洋的能量和水分循环的观测试验与分析研究》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392威尼斯下载

20091118-19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研究员主持的973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EWEA-CET)第四课题:《东亚季风湿润区和西太平洋的能量和水分循环的观测试验与分析研究》在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项目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建奇博士代表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会军研究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课题负责人中山大学温之平教授主持,项目办公室主任孙建奇博士代表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会军研究员首先做了简短发言,课题组研究成员赵平研究员、简茂球教授、黎伟标副教授、齐庆华博士(代表蔡榕硕研究员)、钱钰坤博士生(代表袁卓建教授)、苏京志博士、韩晋平博士、温之平教授分别就东亚季风湿润区热量和水分收支多时间尺度变率以及在我国极端事件中的作用、华南气候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我国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联系、中国冬季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异常、珠江三角洲地区能量和水分循环特征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影响、西太平洋关键海域的能量和水分循环、近年我国极端气象灾害诊断分析、西太平洋关键海区水分循环变异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模式对气候灾害的模拟青藏高原地温年代际异常对华南前春降水异常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报告。孙建奇博士应邀作夏季北大西洋涛动:年代际变化影响及其原因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既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各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又使各专题更好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利于加强不同专题间的协作与衔接。

温之平教授对本次课题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课题在海陆热力差异和陆气作用过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强调各专题应紧密围绕本课题研究主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希望各专题加强协作与衔接,参照研讨会上大家的建议并针对课题研究任务进一步做好专题的后续的研究工作。通过本次研讨与交流,第四课题组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全面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目标,为顺利完成题研究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