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术报告之十二“蜈蚣草砷富集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人:黄彩娜
活动时间
-

392威尼斯下载暨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蜈蚣草砷富集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初步研究

报 告  人:曹越 博士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时      间:2019年5月16日(周四)下午16:30-18:00

地      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环境大楼A104

主      持:李传浩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曹越,博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重金属吸收积累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01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水稻磷素营养利用与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2016年至今,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马奇英教授课题组博士后、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蜈蚣草等植物中砷转运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近年来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Plant Physiology, BMC Plant bi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报告内容简介:

     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运用于土壤砷污染修复的植物。蜈蚣草对土壤中的砷污染具有很强的抗性,同时,蜈蚣草具有极强的砷吸收和转运能力,远远高于常见的普通植物(<10mg/kg 鲜重)。报告人所在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鉴定、克隆了蜈蚣草中参与砷高效吸收、富集过程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异源系统验证,明确了这些基因在砷转运、代谢途径中的功能。进一步利用转基因的手段,将这些关键基因在水稻、烟草、拟南芥等模式植物或作物中表达,验证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参与砷转运代谢的作用;并实现增强模式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富集或阻控、降低作物中砷积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