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术报告之三十二“我国雾霾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前沿”
392威尼斯下载暨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我国雾霾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前沿
报 告 人:李俊华 教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时 间:2019年11月29日(周五)15:30-17:30
地 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环境大楼A104
主 持:黄海保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李俊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清华大学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控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学术期刊《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共同主编,《Appl. Catal. B Environ.》、《Chin. J.Catal.》、《J. Environ. Sci.》、《Green Energy Sci.》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及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发表SCI论文230篇,他引12000余次,连续5次成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32项,主要技术成果在燃煤电厂、钢铁、水泥及玻璃等工业烟气开展了深度治理工程示范,以及机动车和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工程。曾获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工程青年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报告内容:
概述我国雾霾污染特征,阐明控制主要污染物PM2.5和O3的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大意义。针对氮氧化物减排,重点介绍新型双活性中心脱硝反应机理及基于该机理发明的大比表面钛硅钨复合载体、高强度脱硝催化剂及发展的中性络合定向再生技术及其在高尘烟气下高效脱硝和资源化利用的应用实例。剖析机动车冷启动阶段尾气排放特征,基于活性位价态及载体酸碱性调变机制,介绍了具备良好催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的分子筛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思路。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重点阐述设计研制的一系列三维孔道结构催化材料及其在低温催化氧化甲苯等VOCs上优异催化性能的根源。